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热头条丨天路连古村 织就好光景(走进传统村落)

人民网-人民日报   2023-05-01 15:02:16

一路山水美景、一路民俗风情、一路访古探幽…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,有一条旅游环路,它犹如飘动的玉带,将该县27个传统村落串珠成线,形成“一带三舍串九景”的独特景观,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其为“太行天路”。

井陉县历史悠久,全县现存传统村落73个。2019年,长达60.4公里的太行天路全线贯通。蜿蜒的天路,唤醒了“藏在深山无人识”的传统村落,也将越来越多的机遇带进了深山。


(资料图片)

天路连古村,织就好光景。近年来,井陉县以“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体发展”为引擎,结合各村落资源禀赋,分类保护利用,打造“有文化、有故事”的特色旅游片区,不断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传统村落的整体发展。天路旅游经济带作为当地传承历史文脉、彰显文化底蕴、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之举,在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,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动力。

——编  者

清晨6时:天刚蒙蒙亮,霍家庄村的“红薯哥”霍力军已装好满满一车红薯,向太行天路“山货大集”赶去

山货成了抢手货

清晨6时许,伴随着第一缕阳光,霍家庄村的“红薯哥”霍力军开启了一天的忙碌生活。

“今天是周末,大集游客多,得趁早去赶个好行情!”骑上自家的农用三轮车,霍力军和妻子尹有梅来到了储存红薯的地窖口。一个在下面搬,一个在上面接,随着升降机的“吱扭”声,一会儿工夫,车上就装了上千斤红薯。“赶集去喽!”转动车把,霍力军一溜烟向天路“山货大集”赶去。

8时许,高家坡村村口的天路“山货大集”上,来自四里八乡的商贩们已经支好了摊。饸烙、手擀面、大锅菜等乡土美食香气扑鼻,红薯、黑枣、花椒叶等土特产琳琅满目。

随着日头渐高,霍力军的摊位前也热闹了起来。“上次的蜜薯再来50斤!”“称30斤紫薯装车!”……不到两个小时,冒尖的车厢就下去了一半。

“基本都是回头客,赶上人多,一上午就能卖2000来斤!”霍力军说,以前种红薯,买卖全凭走村串巷吆喝,后来天路“山货大集”开业,他就在这里支了个摊位,没想到供不应求,自己还得了个“红薯哥”的称号。这两年,他和妻子又租下不少地,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十几亩扩大到30多亩。为了丰富品种,他们甚至还专门到河南等地“取经”,引进了不少新品种。

“有了大集,咱也不用靠天吃饭了!”一旁卖野菜的老汉吴瑞芳接过话头。以前,老吴就靠在山坡上种些大豆、玉米糊口,可自打有了天路“山货大集”,他闲时上山挖野菜,假期来这里摆摊,收入节节攀升。

“现在,天路‘山货大集’可是俺们村的金字招牌!”高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高丽军说,过去高家坡村基础差、底子薄。2019年,太行天路通车后,县里在位于西线起点的高家坡村边上打造了“山货大集”。宽阔的旅游大道、南来北往的游客一下子将高家坡村从穷山沟里“拉”了出来。红薯、萝卜、玉米面等山货土产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打算调整种植结构,发展观光采摘和林下经济。”高丽军说。

中午12时:大梁江村梁福庆家的土灶上,大锅菜正“咕嘟咕嘟”冒着热气,农家院里迎来一桌桌客人

生机重现古民居

从“山货大集”驾车离开,沿着天路在大山中蜿蜒穿行,两侧青山绿意盎然,村落古韵悠悠。来自石家庄市的游客陈聪一家三口不时被沿途美景吸引,不知不觉转过一道山坳,便到了位于天路中段的传统村落——大梁江村。

村落依山而建。沿着青石路拾级而上,一座座山石打造的古民居映入眼帘。大梁江村拥有162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,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“这趟真是不虚此行!”陈聪一边忙着按下相机快门一边感慨。

中午,大梁江村飘满香味,村民梁福庆的农家院里更是热闹非凡。院子里的柴火灶上,正炖着大锅菜,一旁的桌子上,拌野菜、炖土鸡等地道的农家饭香得让人直咽口水。“俺家从2019年开始干农家乐,眼瞧着游客越来越多,生意也越来越好,每年收入两三万块钱不成问题。”梁福庆说。

“天路带来了游客,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。”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顺义说,“村里有油坊、酒坊等古法技艺作坊,游客们都对这些传统手艺制作的产品很感兴趣。今年我们打算将这些作坊重新修缮,在展示传统技艺、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,也努力打造大梁江村自己的品牌产品。”

下午4时:栾家窑驿站内,年轻的民宿经营者赵磊忙着处理新订单,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

“创客”探索新机遇

下午4时,日头渐斜,在栾家窑村村口的栾家窑驿站内,85后民宿经营者赵磊正在电脑前处理一批新的线上订单。“五一期间的客房都被订满,现在可以说是‘一房难求’。”赵磊笑着说。

栾家窑驿站由几间石头砌成的院落改建而成,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太行山民居风格。这里是“天路”之旅的必经之路:既是西路的终点,又是东路的起点,路过的游客总喜欢来这里歇歇脚。“在咱们这儿,可以尝到由新鲜花椒叶、山野菜等特色食材做成的井陉美食。”赵磊说,虽然驿站开业还不到一年,但在天路上已经小有名气,不少游客慕名前来。

“井陉不缺文化底蕴和青山绿水,天路刚好将这些资源一举盘活。”赵磊是石家庄市人,2022年4月,他和栾家窑村达成合作,在这里投资创办了栾家窑驿站,将家和事业安在了这里,成为当地的一名“创客”。

“天路将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。”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民宿片区和食品加工厂,赵磊说:“新建的民宿区和食品加工厂完工后,将为本地提供1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,同时我还计划为回乡工作的大学生提供补助,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展望未来,赵磊信心十足。

晚上7时:南横口村一家陶瓷工作室里,负责人李伟将刚刚烧制好的瓷器依次摆上货架

繁华唤醒小瓷村

晚上7时,夜幕降临,随着万盏花灯亮起,位于绵河与甘陶河交汇处的南横口村流光溢彩,犹如披上了一件华丽的盛装。穿过紫藤花廊,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游客;漫步文化街,两侧的商店内人气十足;探访井陉窑博物馆,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……灯月辉映下,这座历经风雨的千年“瓷村”如今再度繁华。

“南横口烧陶制瓷的历史长达1400余年,有多处古瓷窑遗址,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但过去受制于闭塞交通和环境条件,一直无人问津。随着天路的开通,村子如今又恢复了活力。”南横口村党支部书记马昌喜说,近年来,南横口村依托井陉古瓷窑的资源优势,打造陶瓷文化传统村落和滨水景观带,充分挖掘陶瓷传统制作工艺。

“双手轻轻托着泥坯,脚慢慢踩加速器控制转盘转动的速度……”穿过文化街,沿村路向上,在绿树掩映下的“陉山聚记”陶瓷工作室,负责人李伟正坐在手动拉坯机前教小朋友制作陶器。“我们教游客制作简单的水杯、小碗,并帮他们上釉、烧制,最后还能给他们寄回家。”李伟说,今年开春以来,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孩子过来体验手工制作陶瓷器具,赶上节假日,他们经常要营业到晚上九十点。

李伟打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井陉窑传统工艺。2018年,他辞去城里的工作,在自家的老院里开了一间陶瓷工作室。“按照井陉窑传统工艺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品很受游客欢迎,每次新烧制的作品很快就会销售一空。”李伟说,如今在家门口既能赚钱,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,还能弘扬陶瓷文化。

“太行天路在解决出行难问题的同时,也给沿线村民带来了美好生活,成为一条‘文化旅游路’‘产业发展路’‘乡村振兴路’。”井陉县文旅局党组成员高海宏说,“当下,我们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,做好农旅融合‘大文章’,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。”

天路连古村,织就好光景。当地在沿线传统村落地段设立观景台、山居民宿等特色场所,为传统村落及周边地区集中连片发展奠定了基础。近年来,井陉县文旅产业迎来快速发展,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出现大幅增长。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2126元增长到2022年的18266元。

(朱玥、赵元君参与采写)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4月30日 07 版)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