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文博日历丨巴适得很!石刻连环画里的宋朝巴蜀人_焦点日报

央视新闻客户端   2023-05-05 10:05:32

从“僵持不下”到“各自安好”


(资料图)

人类拥有田园牧歌之乐需要几步?

大足石刻宝顶山以连环画形式

讲述了宋朝巴蜀牧牛人的“职场进阶史”

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大足石刻宝顶山

这组“连环画”讲述了

巴蜀牧牛人的“职场进阶史”

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

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

始于初唐 盛于南宋

是公元9至13世纪中国石窟艺术史上

最为壮丽辉煌的代表作

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

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

被誉为“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”

大足石刻最著名、规模最大的有两处

一处是宝顶山 一处是北山

在宝顶山一处近30米长的崖面上

有一组牧牛图

唯一以石刻形式出现的牧牛图

△“十牧图”绘画和宝顶山牧牛图石刻

“牧牛”是绘画里的“热搜词”

大多为单幅

宋朝时出现连环画风格的“十牧图”

宝顶山的牧牛图石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“升级”

大足石刻宝顶山的牧牛图

展现了宋朝时巴蜀百姓的“穿搭”

也是牧牛人“职场进阶史”的真实写照

起初 牧牛人和牛都有各自的想法

人拽着绳 牛昂着头

“谁也不服谁”

经过几个回合的“拉扯”之后

“倔牛”终于被驯服

牧牛人也有了片刻轻松

路遇好友 攀肩耳语

牛歪着头

竖起了“八卦的耳朵”

随着时间推移

人和牛不再互相“折磨”

牧牛人放下绳子 吹起笛子

开启“沉浸式田园牧歌”模式

立体的“清明上河图”!

“土著”工匠雕刻出本土生活

△猫鼠图

据记载

宋朝大足石刻工匠

主要有文氏、伏氏两大家族

其中文氏来自普州(治今安岳)

伏氏来自昌州(治今大足)

在“土著”工匠的创造下

大足石刻出现更多本土化的生活元素

占据“C位”的耕牛

是当时农业发达的象征

总结耕种方法 改良劳作工具

引种适应性强的占城稻

宋朝“科学家”的一系列操作

使当时的稻田亩产量

达到传统农耕时代的极限

△吹笛女

民以食为天

解决了“食”的问题

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

投入纺织业、印刷业、冶铁业等手工行业

商业由此繁荣

店铺林立 通宵达旦

成为当时的常态

以苍天为室 以大地为纸

一幅立体的“清明上河图”跃入眼帘

让人应接不暇

大足石刻以立体而生动的方式

将百姓的生活记录在崖壁上

既有浓厚的世俗信仰

也有纯朴的生活气息

鲜明地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

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

保护大足石刻

古人今人各出“高招”

水是石刻保护的“天敌”之一

古人今人都有各自的“高招”

△“牛喝水”,崖壁上清晰可见水流过的痕迹。

为解决水害问题

工匠在牧牛图石刻中

设计了一个“牛喝水”的场景

一条长长的排水沟沿崖壁而下

水便由此引至地面

减少了对石刻的损害

△离子色谱仪分析出水的成分

如今有了科技的加持

研究人员不仅能监测水量

还能分析水的成分

一台专门研究水的离子色谱仪

让水中的离子含量、可溶盐含量“一目了然”

△大足石刻文物医院

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足石刻

2022年6月11日

大足石刻文物医院正式亮相

体检、治疗一站式解决

能工巧匠们在悬崖绝壁间

雕刻下宋朝巴蜀人的生活瞬间

他们或许无法想到

自己的作品会在千百年后

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 世界的共同遗产

监制丨唐怡

制片人丨武慧锋

文案丨荣梦岩

记者丨夏斯伟

视觉丨朱灵萌

技术丨蔡子旭

审校丨左中明

统筹丨刘莹 武贺

特别鸣谢丨大足石刻研究院(大足石刻博物馆) 总台重庆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

相关资讯